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信息 >>
相关政策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规范行业协会的组织和行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深圳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特区内行业协会的设立、变更、终止、活动以及对行业协会的培育、管理和监督,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的行业协会,是指同行业或者跨行业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自愿组成,依照章程自律管理,依法设立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
  第四条 行业协会应当为会员提供服务,反映会员诉求,规范会员行为,维护会员、行业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沟通、协调会员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行业和企业公平竞争和有序发展。
  第五条 行业协会发展应当遵循政会分开,培育发展与规范管理并重的原则。
  第六条 行业协会实行依法自治,民主管理,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的规定独立开展活动和管理内部事务。
  鼓励行业协会制定并组织实施行规、行约和行业职业道德准则,推动行业诚信建设。
  第七条 行业协会的机构、人事和财务应当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本协会会员分开,不得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本协会会员合署办公。
  第八条 市、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区政府)以及有关单位应当扶持和促进行业协会的发展,支持和推动行业协会依法独立开展活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第九条 市、区政府确定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以下简称登记管理机关)负责行业协会的登记和管理。
  市、区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对行业协会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 设立、变更和注销
  第十条 行业协会可以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其小类标准设立,或者按照经营区域、产业链环节、产品类型、经营方式、经营环节及服务类型设立。
  第十一条 设立行业协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五十个以上拟入会会员;
  (二)符合规定的章程;
  (三)规范的名称;
  (四)固定的住所;
  (五)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
  (六)不少于十万元的注册资金;
  (七)同级行政区域内已设立的相同行业协会少于三家。
  市政府确定的新兴产业、特殊行业设立行业协会,可以不受前款第(一)项规定的限制,但拟入会会员数量不得少于二十个。
  个体工商户、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的数量不得超过拟入会会员总数的百分之十。但个体工商户协会以及在以个体工商户为主的行业设立的行业协会除外。
  第十二条 设立行业协会,应当有八个以上的发起人。发起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在特区内注册登记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体工
商户;
  (二)连续经营两年以上;
  (三)无不良信用记录。
  第十三条 发起人负责办理行业协会名称核准、登记等事务。
  设立行业协会所产生的债务和费用由行业协会承担;登记管理机关未准予登记的,债务和费用由发起人共同承担。
  第十四条 申请名称核准,发起人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符合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条件的证明材料。
  第十五条 行业协会的名称应当包含行政区域名称、协会特征,可以以协会、商会、促进会、同业公会、联合会等字样为后缀。
  第十六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受理名称核准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申请的名称予以公示,公示期为十个工作日。
  公示期间有异议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核查,并告知异议人。
  第十七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公示期满次日起三个工作日内作出名称核准或者不予核准的决定。
  名称符合本条例规定的,作出名称核准决定,发给名称核准通知书。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不予核准名称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理由:
  (一)名称与同区域内的行业协会名称相同的;
  (二)名称与行业协会的业务范围、成员分布、活动地域不一致,或者未准确反映行业特征的;
  (三)名称与注销、载入活动异常永久名录未满三年的行业协会相同的;
  (四)发起人不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
  发起人应当自取得名称核准通知书之日起一年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逾期不申请的,名称核准通知书自动失效。
  第十八条 发起人取得名称核准通知书之后,可以发布公告,接受入会申请,召开首次会员大会。
  首次会员大会应当有全体拟入会会员三分之二以上出席方可举行。
  第十九条 首次会员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审议发起人关于申请设立行业协会的情况报告;
  (二)审议通过章程和选举办法;
  (三)产生行业协会组织机构及其组成人员;
  (四)审核行业协会设立费用。
  章程应当经出席大会的三分之二以上拟入会会员表决通过;其他事项应当经出席大会半数以上拟入会会员表决通过。
  第二十条 首次会员大会结束后,发起人可以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设立登记,申请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符合规定数量和资格条件的拟入会会员登记表;
  (三)首次会员大会通过的章程及相关决议;
  (四)注册资金证明;
  (五)住所使用权证明;
  (六)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名册及登记表;
  (七)其他相关材料。
  第二十一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受理设立登记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予以登记的决定。符合规定的,准予登记,并颁发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以下简称登记证书);不符合规定的,作出不予登记决定并书面告知理由。
  第二十二条 登记证书的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行业协会应当在三十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章程修改的,行业协会应当在三十日内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
  第二十三条 行业协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一)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的;
  (二)会员(会员代表)大会决议解散的;
  (三)依法被吊销登记证书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
  行业协会在申请注销登记前,应当依照章程规定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清算组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十五日内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第三章 会员及内部治理
 
  第二十四条 行业协会章程应当包括下列主要事项:
  (一)名称、法定代表人、宗旨、业务范围和活动地域;
  (二)会员资格、权利与义务、惩戒与申诉制度以及入会、退会程序;
  (三)会费缴、退办法;
  (四)组织机构及其产生办法、职责、议事规则;
  (五)会长、副会长、理事、监事、秘书长的产生、职责、任期和罢免的办法;
  (六)财务预算、决算等资产管理和使用办法;
  (七)信息公开制度;
  (八)章程的修改程序;
  (九)行业协会的终止程序和清算办法。
  第二十五条 企业、其他经济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承认协会章程,自愿申请并经理事会同意,可以成为该行业协会会员。
  第二十六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出席会员(会员代表)大会,参加行业协会活动、接受行业协会提供的服务;
  (二)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三)提议案权、建议权和监督权;
  (四)自由退会;
  (五)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二十七条 会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章程;
  (二)执行行业协会决议;
  (三)按期交纳会费。
  第二十八条 行业协会由全体会员组成会员大会。会员数量在一百个以上的,可以推选代表组成会员代表大会,任期和数量由章程规定。
  会员(会员代表)大会是行业协会的最高权力机构,行使下列职权:
  (一)修改章程;
  (二)选举或者罢免会长、副会长、理事、监事;
  (三)审议理事会、监事会的年度工作报告;
  (四)审议并决定理事会的年度财务预算案、决算案;
  (五)对行业协会解散和清算等事项作出决议;
  (六)改变或者撤销理事会不适当的决定;
  (七)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修改章程应当经出席会员(会员代表)大会的三分之二以上会员(会员代表)表决通过,其他事项应当经出席会员(会员代表)大会的半数以上会员(会员代表)表决通过。
  会员(会员代表)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
  第二十九条 理事会为会员(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由会长、副会长、理事组成。理事会依照章程的规定和会员(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会员(会员代表)大会;
  (二)执行会员(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向会员(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
  (三)拟定行业协会的年度财务预算、决算;
  (四)拟定行业协会解散和清算等事项的方案;
  (五)决定新申请人的入会和对会员的惩戒;
  (六)制订行业协会内部管理制度;
  (七)章程规定的其他事项。
  理事会依照章程规定,可以设立常务理事会。
  第三十条 理事会会议每六个月至少召开一次。理事会会议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出席方可举行。
  理事会决议,应当经出席会议半数以上的理事表决通过。
  第三十一条 监事会是行业协会的监督机构,对会员(会员代表)大会负责,行使下列职权:
  (一)检查行业协会财务;
  (二)监督会员(会员代表)大会决议执行情况;
  (三)对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纠正损害行业协会的行为,情节严重的提出罢免建议;
  (四)提议召开临时会员(会员代表)大会;
  (五)在理事会不履行本条例规定的召集会员(会员代表)大会职责时,召集会员(会员代表)大会;
  (六)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监事会会议每六个月至少召开一次。
  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理事不得兼任监事。监事应当列席理事会或者常务理事会会议。
  第三十二条 行业协会设会长一人,副会长若干人。
  会长、副会长任期由章程规定,但每届任期不得超过四年,会长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会长可以实行轮值制,具体办法由章程规定。
  行业协会法定代表人依照章程规定由会长或者副会长担任。
  第三十三条 行业协会会长、副会长、理事、监事应当由会员(会员代表)大会差额选举产生,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从事本行业业务二年以上;
  (二)熟悉行业情况,具备相应专业知识;
  (三)无不良个人信用记录;
  (四)法律、法规和章程规定的其他条件。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按照有关规定不得担任社会团体领导职务的人员,不得在行业协会任职。
  第三十四条 行业协会设立秘书机构,负责日常工作。秘书长领导秘书机构,并对理事会负责,由专人专职担任。
  会长不得兼任秘书长。
  第三十五条 理事会、监事会均不履行召集会员(会员代表)大会职责的,五分之一以上的会员可以联合推举召集人召集和主持。
  第三十六条 行业协会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章程的规定,建立会员惩戒和申诉制度,对会员进行自律管理。
  章程可以规定下列惩戒措施:
  (一)警告;
  (二)通报批评;
  (三)公开谴责;
  (四)劝退;
  (五)除名;
  (六)其他惩戒措施。
  第三十七条 行业协会应当将惩戒决定和申诉处理结果报送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三十八条 行业协会所属行业或者相关行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业协会应当向全体会员发出警示通报:
  (一)发生重大产品质量事故、服务质量事故、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重大腐败案件的;
  (二)媒体披露有关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或者食品安全问题的;
  (三)市、区政府相关部门向行业协会通报有关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或者食品安全事件的;
  (四)发生其他严重影响行业声誉事件的。
  第三十九条 行业协会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接受财政部门监督,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设立独立的财务和银行账户。行业协会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按照国家规定保管。
  市财政、税务部门应当加强行业协会的票据管理,指导行业协会依法使用财政票据或者税务票据。
  第四十条 行业协会应当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向会员公开下列事项:
  (一)会费收取情况;
  (二)服务项目收费及其他收入情况;
  (三)经费使用情况;
  (四)监事会、理事会决议、决定;
  (五)本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的关联交易情况;
  (六)章程规定其他应当公开的事项。
  经费使用情况每年至少公布一次。
  第四十一条 行业协会应当依照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使用其经费和财产,不得在会员中分配,不得挪作他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分、侵占和挪用行业协会的财产及其他收入,不得利用行业协会谋取私利。
  第四十二条 会长、副会长、理事、监事、秘书长及其他工作人员与本行业协会存在关联交易的,应当遵循维护行业协会利益的原则依法交易。
 
第四章 行业协会职能
 
  第四十三条 行业协会可以根据需要向会员提供下列服务:
  (一)帮助会员改善经营管理;
  (二)协助会员制定、实施企业标准;
  (三)开展会员培训,提供咨询服务;
  (四)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
  (五)组织会员间的交流活动;
  (六)开展市场评估,收集、发布行业信息,推广行业产品或者服务;
  (七)组织行业会展、招商,开展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交流;
  (八)章程规定的其他服务。
  第四十四条 行业协会可以就下列事项开展协调沟通,反映相关诉求:
  (一)协调会员之间、会员与非会员之间、会员与消费者之间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争议;
  (二)协调本协会与其他行业协会或者组织的关系;
  (三)沟通本协会会员与市、区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联系,协助市、区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工作;
  (四)在价格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监督行业内产品或者服务定价,协调会员之间的价格争议,维护公平竞争;
  (五)开展行业统计、调查,参与涉及行业发展的行政管理决策的论证,向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涉及行业利益的事项,提出相关立法以及有关技术规范、行业发展规划制定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六)代表本行业会员提出涉及本行业利益的意见和建议;
  (七)代表本行业会员依法提起反倾销、反补贴、反垄断调查或者采取保障措施申请,协助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反倾销、反补贴、反垄断调查,参与反倾销应诉活动;
  (八)依法参与集体协商,签订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
  第四十五条 鼓励行业协会协助市、区政府参与公共管理,参与协调会员与其员工之间的劳动争议,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第四十六条 行业协会可以参与草拟行业发展规划、行业政策、行业标准,并可以根据行政机关委托开展下列活动:
  (一)开展企业信用证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行业准入资质审查;
  (二)开展本行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资质考核和技术职称评审工作;
  (三)对行业生产经营许可、进出口许可和行业重大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进行评估论证;
  (四)对本行业企业经营许可证年审提出意见;
  (五)行政机关委托的其他事项。
  第四十七条 行业协会可以依照章程规定和业务开展的需要设立咨询、代理、评估、培训、信息、检测、认证、展览、标准化等服务性组织,所取得的收入应当依照章程的规定用于符合本协会宗旨的业务活动,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第四十八条 行业协会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通过制定行业规则、协议或者其他方式谋求垄断市场,妨碍公平竞争,损害消费者、非会员的合法权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二)采取维持价格、限制产量、市场分割等方式,限制会员开展正当的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
  (三)强制入会或者在会员之间实施歧视性待遇,限制会员加入其他行业协会;
  (四)违反法律、法规和章程规定,向会员收费或者摊派;
  (五)通过设立企业或者向会员投资等方式从事与会员业务相同或者近似,构成或者可能构成与会员直接或者间接的竞争关系的经营活动;
  (六)通过举办评比、表彰活动向会员收取费用或者变相收取费用;
  (七)法律、法规及章程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五章 培育发展
 
  第四十九条 市、区政府应当推进职能转变,将适宜由行业协会承接的行业管理与协调、社会事务服务与管理、技术和市场服务等职能或者事项转移或者委托给具备条件的行业协会。
  第五十条 市、区政府应当编制向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目录,明确政府购买服务的种类、性质和内容,向社会公布,并适时调整。
  购买公共服务应当遵循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可以采用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并应当支付相应费用。
  承接公共服务的行业协会不得转包、分包服务。
  第五十一条 市、区政府及有关单位应当建立与行业协会日常联系机制。
  制定、修改或者废止涉及行业、产业利益的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行业发展规划时,应当征询相关行业协会的意见。
  第五十二条 鼓励行业协会实行职业化管理。
  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会同登记管理机关及相关部门开展行业协会专职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职业资格评定、社会保障等工作。
  行业协会应当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工作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保障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五十三条 行业协会可以就涉及本行业、产业利益的事项向市、区政府及有关单位提出建议和意见,市、区政府及有关单位应当予以答复。
  第五十四条 行业协会从事推动相关产业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等工作的,市、区政府应当依据有关产业政策规定,使用产业专项资金给予财政奖励。
  行业协会起草的行业标准、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等被国家、广东省和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采纳的,市、区政府或者采纳草案的部门可以根据标准化战略政策等相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五十五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建立行业协会信息平台,公示下列事项:
  (一)行业协会登记信息;
  (二)行业协会年度报告信息;
  (三)行业协会等级评估信息;
  (四)行业协会活动异常名录和活动异常永久名录;
  (五)撤销登记、行政处罚信息及其他监督管理信息。
  行业协会可以通过信息平台提交年度报告、公布会员惩戒信息。
  第五十六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制定行业协会设立指引、章程格式文本、法人治理指引、年度报告指引等,引导行业协会建立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各项内部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完善内部制衡和约束机制。
  第五十七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建立行业协会等级评估制度,对行业协会基础条件、内部治理工作绩效、社会评价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前款评估结果应当作为市、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转移职能、购买公共服务等活动的重要依据。
  第五十八条 市、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向行业协会转移职能或者购买公共服务的,应当向社会公布转移、购买的事项以及申请、评审程序。评审结束后,应当向社会公布评审结果并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市、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转移或者购买事项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接受转移职能或者承接公共服务的行业协会应当制定实施细则,报与其签订协议的部门审核后予以公开,并接受有关部门以及社会监督。
  第五十九条 实行行业协会年度报告制度。
  年度报告应当包含上年度活动情况、财务情况、本年度活动计划等内容。
  行业协会应当于每年三月底前向登记管理机关报送年度报告,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当年设立的行业协会,自下年度起报送年度报告。
  实行行业协会年度报告制度后,不再进行年度检查。
  登记管理机关对行业协会报送的年度报告应当进行监督抽查。
  第六十条 实行行业协会活动异常名录制度。
  行业协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载入活动异常名录,并纳入信用监管体系:
  (一)不按规定报送年度报告的;
  (二)上年度未召开会员(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
  (三)未依照章程规定进行换届选举的;
  (四)会员少于规定数量的;
  (五)通过登记的住所无法联系的。
  登记管理机关在作出载入活动异常名录决定之前,应当告知行业协会作出载入活动异常名录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权利。通过登记的住所无法联系的,应当在行业协会信息平台公告告知。
  对行业协会载入活动异常名录负有直接责任的会长、副会长、理事、监事、秘书长的信息纳入信用监管体系。
  第六十一条 行业协会被载入活动异常名录后三年内载入活动异常名录事由消失的,可以申请移出活动异常名录;登记管理机关审查核实后,应当将其从活动异常名录中移出。
  第六十二条 行业协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载入活动异常永久名录,以注册号代替名称,不得再以行业协会名义开展活动:
  (一)载入活动异常名录满三年的;
  (二)被吊销登记证书未按规定办理注销登记的。
  第六十三条 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对登记管理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四条 未经登记、载入活动异常永久名录、被撤销登记或者被依法吊销登记证书后以行业协会的名义开展活动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取缔、没收非法财物,并向社会公告。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第六十五条 发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登记的,由登记管理机关撤销登记。
  第六十六条 行业协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可以限期停止活动,并建议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情节严重的,吊销登记证书;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一)涂改、倒卖、出租、出借登记证书,或者出租、出借印章的;
  (二)不按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的;
  (三)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的;
  (四)私分、侵占、挪用行业协会资产或者所接受捐赠、资助的财物的;
  (五)有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八条第(三)、(四)、(六)、(七)项规定的行为的。
  前款各项所列行为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第六十七条 有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八条第(一)、(二)、(五)项规定行为的,由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六十八条 行业协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一)未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
  (二)违反本条例或者章程规定,严重侵犯会员权益的;
  (三)有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的。
  第六十九条 行业协会骗取财政奖励或者资金支持的,由有关行政机关追回财政资金,并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第七十条 行业协会会长、副会长、理事、监事、秘书长及其他工作人员私分、侵占、挪用行业协会财产,应当依法返还,并由行业协会对当事人依照章程进行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行业协会会长、副会长、理事、监事、秘书长及其他工作人员从事未向会员披露的关联交易,或者以其他方式损害行业协会利益,给行业协会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第七十一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业协会登记及监督管理工作中不履行职责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第八章 附 则
 
  第七十二条 市政府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细则。
  第七十三条 本条例所称区政府,包括新区管理机构。
  第七十四条 境外行业协会申请在特区设立分支机构或者代表机构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十五条 本条例自2014年4月1日起施行。
 
 
 
 
政策解读
背景提示
  深圳市拥有全国最活跃的社会组织群体。深圳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建设等领域日益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截至目前,深圳全市已有社会组织逾7千家。
  1999年,深圳曾出台全国首部行业协会条例《深圳经济特区行业协会条例》。15年过去了,原有的特区行业协会条例已不能适应当下的行业协会的发展与管理需求。
  2003年,深圳市启动新的《深圳经济特区行业协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立法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立法工作顺利推进。为使该法的制定更具前瞻性,更符合国家行业协会改革的方向和具有可操作性,期间,深圳市民政局曾由局长杜鹏带队,会同深圳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渤等一行6人,专程到民政部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专题汇报社会组织创新改革情况和《条例》立法相关情况。
  “深圳又一次发挥了特区试验田的作用,再次走在了全国前列,为全国起到率先模范作用。”这是国家民管局局长王建军在专门听取深圳方面的汇报工作后,给出的鼓励和评价。
  国家民管局领导指出:深圳《条例》是近5年来所看到的最好版本,令人振奋,应成为现代社会组织制度的范本。国家民管局对深圳《条例》的制定寄予厚望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如:要站在国家角度,立意要深远;要强化民主自治,包括选举制度、管理制度;要有国际化视野;要建立行业协会信息平台,实行科学管理。国家民管局副局长李勇表示:深圳改革的步子可以再迈大一点,走得更前一点;深圳的改革将领先全国10年,成为社会领域的“商事制度改革”。
  2013年12月,经过层层审议,多轮论证修改,新的《深圳经济特区行业协会条例》正式出台。2014年4月1日起,该《条例》正式实施。
  深圳行业协会立法:具有时代特征的探索
  ■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李勇
  深圳作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一直是全国社会组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一块“先行地”。2013年12月,《深圳经济特区行业协会条例》经深圳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2014年4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贯彻落实十八大、二中全会、三中全会精神的又一创新举措,是探索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新的制度设计,对规范行业协会治理,提升发展和服务能力,激活社会组织活力,推动行业协会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作为先行的地方性行业协会法规,改革的精神跃然而出。条例率先在全国将行业协会直接登记写入条款,尽快使这项改革有法可依。条例在行业协会去行政化方面进行了强化,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强化行业自律,增强其自主性和活力,使其真正成为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主体。条例在行业协会的职能、培育发展方面浓墨重彩,颇有新意,有助于推进行业协会激发活力、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条例突破“一业一会”的局限,探索一业多会,引入竞争机制。条例改进年检制度,创设行业协会活动异常名录制度等多个重大制度创新,在全国属于首创。此外,条例在设立程序、会员的权利与义务、内部治理、信息公开、监督管理方式等方面有创新。相信条例的出台并实施,可为全国行业协会改革起到破难题、探新路、作示范的作用。
  近几年,我国行业协会遇上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作用日益凸显,地位迅速提升,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行业协会已成为社会组织的一个重要门类。在发展过程中,行业协会的一些共性问题引发了业界的关注,特别是一些独特性问题,比如行业协会的内涵与外延问题、法律地位问题、权利义务问题、与政府关系问题、合法权益保护问题、职能范畴问题、公共决策参与问题、互益与公益问题、自愿或强制入会问题、税收优惠问题、市场竞争问题、对违规会员调查处罚问题、信息公开问题、行规行约合法性问题、司法救济问题、自治与自律问题等等,都需要法律层面的研究或者界定。在国外,特别是有的大陆法系的国家,行业协会商会有立法过程。目前我国行业协会立法呼声增高,一些地方先行立法。国家层面的行业协会立法起步也很早,但进展不尽如人意。我希望地方行业协会的立法能够为国家层面的立法工作打下基础,并成为一种推进力。
  新《条例》7大亮点逐个看
  新的《深圳经济特区行业协会条例》4月1日正式实施,该条例受到国家部委层面的高度肯定和殷切厚望,被誉为“是近年来所看到的最好版本”和“领先全国多年”。曾亲历了深圳商事制度改革始末,又全程参与了深圳行业协会条例修订的深圳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渤,昨日接受本报专访,为市民解读《条例》7大亮点。
  亮1点
  突破调整范围
  刘渤认为,《条例》是调整范围最广的行业协会条例。《条例》采用广义行业协会概念,所称的行业协会是指同行业或者跨行业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经济组织,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律管理,依法设立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在范围上,既包括相同或者相关行业,也包括跨行业的行业协会;在成立主体上,不再局限于企业,而是包括了企业、其他经济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并对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的比例进行了限定,不得超过会员总数的10%;在组织形式上,除了行业协会外,还包括商会、促进会、联合会等,将这些组织一并纳入调整。
  对应条款: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的行业协会,是指同行业或者跨行业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自愿组成,依照章程自律管理,依法设立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
  亮2点
  突破“一业一会”
  突破“一业一会”垄断,充分引入竞争机制,使优胜劣汰成为可能。刘渤表示,新《条例》规定:只要名称不相同,可以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其小类标准设立,也可以按照经营区域、产业链各个环节、产品类型、经营方式、经营环节及服务类型设立。此项规定将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降低政府成本,优化经济治理手段,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行政体制改革深化。
  对应条款:第十条行业协会可以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其小类标准设立,或者按照经营区域、产业链环节、产品类型、经营方式、经营环节及服务类型设立。
  亮3点
  登记程序大幅简化
  “继实行行业协会单一登记体制后,进一步简化登记程序,取消原有的筹备核准环节,把行业协会设立登记简化为名称核准和登记成立两个环节,同时也大幅减少了审批时限。”刘渤解读指出,从国家《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的90日减少到仅需25个工作日,深圳行业协会登记审批时限减少幅度逾三分之二。
  对应条款:第十六条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受理名称核准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申请的名称予以公示,公示期为十个工作日。
  第二十一条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受理设立登记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予以登记的决定。符合规定的,准予登记,并颁发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以下简称登记证书);不符合规定的,作出不予登记决定并书面告知理由。
  亮4点
  激发行业协会能动性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推进了政府向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条例》专章对促进行业协会发展进行规定,一是鼓励行业协会工作人员实行职业化管理,规定市、区人力资源保障部门会同登记机关及相关部门开展职业资格评定等工作;二是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听取行业协会的意见,促政府重视行业协会意见,激发行业协会能动性;三是明确政府应当编制向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目录,明确政府购买服务的种类、性质和内容,并向社会公布,费随事转;四是有步骤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根据职能转变事项的情况和行业协会的承接能力双向推动;五是对行业协会从事推动产业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等工作,起草行业标准、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被政府采纳的,给予奖励。
  对应条款:第四十九条市、区政府应当推进职能转变,将适宜由行业协会承接的行业管理与协调、社会事务服务与管理、技术和市场服务等职能或者事项转移或者委托给具备条件的行业协会。
  第五十条第一款市、区政府应当编制向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目录,明确政府购买服务的种类、性质和内容,向社会公布,并适时调整。
  第五十一条市、区政府及有关单位应当建立与行业协会日常联系机制。制定、修改或者废止涉及行业、产业利益的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行业发展规划时,应当征询相关行业协会的意见。
  亮5点
  完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条例》突出了依法自律,民主管理,对行业协会内部治理进行了专门规定。
  对应条款:第三十九条行业协会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接受财政部门监督,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设立独立的财务和银行账户。行业协会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按照国家规定保管。
  第四十条第一款行业协会应当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向会员公开下列事项:
  (一)会费收取情况;
  (二)服务项目收费及其他收入情况;
  (三)经费使用情况;
  (四)监事会、理事会决议、决定;
  (五)本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的关联交易情况;
  (六)章程规定其他应当公开的事项。
  亮6点
  管理理念大改变
  管理理念的改变,是本《条例》亮点之中的亮点。首先是改“年检制”为“年度报告制”,其次是“罚款”退出管理手段。刘渤认为,长期以来,对行业协会实施年度检查是行业协会日常监管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流于形式,收效甚微。《条例》借鉴深圳商事登记改革做法,对年检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实行年度报告制度,在行业协会信息平台上予以披露,不再进行年度检查。同时启用信用监管,建立“行业协会活动异常名录”制度,对行业协会年度运营进行监督抽查并纳入信用监管体系。这一制度的设计由被动式的年检改为主动抽查制度,由登记管理机关单一监管转变为行政和社会监管相结合,解决了既放得开,又管得住的问题,得到国家民管局的高度赞赏和肯定,可谓为全国提供了经验。
  同理,此次立法中,罚款这种最常见的行政处罚手段退出,替之以“异常名录制”之信用监管,这在全国属于创新。
  对应条款:第五十九条实行行业协会年度报告制度。
  年度报告应当包含上年度活动情况、财务情况、本年度活动计划等内容。
  行业协会应当于每年三月底前向登记管理机关报送年度报告,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当年设立的行业协会,自下年度起报送年度报告。
  实行行业协会年度报告制度后,不再进行年度检查。
  登记管理机关对行业协会报送的年度报告应当进行监督抽查。
  第六十条实行行业协会活动异常名录制度。
  行业协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载入活动异常名录,并纳入信用监管体系:
  (一)不按规定报送年度报告的;
  (二)上年度未召开会员(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
  (三)未依照章程规定进行换届选举的;
  (四)会员少于规定数量的;
  (五)通过登记的住所无法联系的。
  登记管理机关在作出载入活动异常名录决定之前,应当告知行业协会作出载入活动异常名录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权利。通过登记的住所无法联系的,应当在行业协会信息平台公告告知。
  对行业协会载入活动异常名录负有直接责任的会长、副会长、理事、监事、秘书长的信息纳入信用监管体系。
  亮7点
  监管职责分工明确
  刘渤分析说,《条例》在行业协会监督管理方面,明确了登记管理机关和市、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分工,把深圳市近年在培育、规范和引导行业协会发展中所取得的经验措施在《条例》中确定下来,建立行业协会退出机制,对行业协会违法行为明确了法律责任。
  对应条款:第六十四条未经登记、载入活动异常永久名录、被撤销登记或者被依法吊销登记证书后以行业协会的名义开展活动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取缔、没收非法财物,并向社会公告。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第六十五条发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登记的,由登记管理机关撤销登记。
  第六十六条行业协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可以限期停止活动,并建议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情节严重的,吊销登记证书;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一)涂改、倒卖、出租、出借登记证书,或者出租、出借印章的;
  (二)不按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的;
  (三)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的;
  (四)私分、侵占、挪用行业协会资产或者所接受捐赠、资助的财物的;
  (五)有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八条第(三)、(四)、(六)、(七)项规定的行为的。
  前款各项所列行为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创新立法理念规范协会发展
  ■深圳大学副校长、教授黎军
  从党的十八大报告,到十八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央的一系列顶层设计和决策部署,为社会组织发展规划了广阔的前景。如何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成为当前各界关注的重点和热点。
  行业协会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深圳经济特区在行业协会发展、法律制度建设和管理模式创新等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例如,以民间化为突破口,创新登记管理体制,推进行业协会“去行政化”、“去垄断化”;以《深圳市行业协会法人治理指引》为抓手,加强对行业协会的规范和引导,促进行业协会的健康发展;以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为动力,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为行业协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等等。这些改革创新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效果,有些还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但与此同时,深圳行业协会的改革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也需要立法进行规范;还有一些改革成果需通过立法予以巩固,并创设相关制度,引领行业协会创新、健康有序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今年全国“两会”也提出了“重点培育、优先发展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严格依法管理”的任务。正是基于上述背景,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于2013年底审议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行业协会条例》。该条例在如下方面,有着显著的立法创新。
  创新立法理念,落实社会治理要求。在立法理念上,行业协会条例很好地体现了“社会治理”的精神内涵。这既表现在条例在总则部分明确提出政会分开要求,在行业协会领导职务的任职资格上明文排除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任职的可能,使得行业协会能够不受政府部门和政府工作人员的过多干预,独立开展业务活动;也表现在条例在结构体例安排和具体内容设计上对会员权利给予了充分重视,并规定了相应的保障制度,使得行业协会会员能够在条例规定的条件和框架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细化内部治理规则,提高制度刚性。长期以来,行业协会相关立法仅仅明确行业协会应该按照章程实现内部治理,但对章程的具体内容,则仅仅作很粗略的规定。这种立法模式由于对行业协会的组织机构架构和职权、职责范围缺乏明确和统一的规定,不仅没有在行业协会内部治理完善方面有实质性帮助,反而会加大登记机关的后续管理成本。行业协会的内部治理有着共性的特征,制定内部治理的一般性规则,提高立法刚性,是条例的鲜明特征,也是其显著贡献。
  完善执法程序,明确权责范围。行业协会条例对行业协会的设立、变更和注销程序作了详细规定,明确了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和市、区政府有关部门的职权、职责范围,厘清了会员、协会、协会内部机构的权利、义务边界,并对行业协会的违法行为作了类型化,这些规定对于条例的顺利施行,提高条例的可操作性,非常关键。
  改革管理方式,提升管理绩效水平。社会组织传统治理手段,仅仅局限于登记、年检、等级评估等有限的若干方面,并且这些治理手段在实践也可能优劣并存。在“社会治理”理念下,优化传统治理手段和引入新型管理方式方法,对于管理绩效水平的提升非常重要。条例从年度报告角度对于年检制度的改革,在行业协会内部治理方面提出信息公开要求以及建立行业协会信息平台的管理尝试,这些规定都可圈可点。
  作为深圳行业协会的“基本法”,行业协会条例凝聚了行业协会十年改革的成果,秉承了特区立法开拓进取的立法传统,其所立足探索和破解的很多新问题,对全国行业协会健康有序发展都有广泛借鉴意义。对该条例的实施前景,我们有理由充满期待。当然,由于中国的社会立法起步较晚,起点较低,行业协会条例在会员权利保障、登记管理机关和政府有关部门的职权职责分工和协调等方面的规定还可以进一步优化,这有赖于通过条例的实施不断总结相关立法经验,逐步建成有着广泛参与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
  协会代表声音
  深圳市电子商会常务副会长程一木:
  行业协会规范化运作和内部管理再受强调
  新《深圳经济特区行业协会条例》4月1日正式实施,我市行业协会界对新《条例》内容十分关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市不少行业协会对新法出台倍感鼓舞,认为《条例》中有关规范的监督管理、积极的培育发展等规定,可对行业协会健康发展形成有力的促进作用。
  深圳市电子商会常务副会长程一木认为,深圳市近年在社会组织管理上探索、积累了很多成熟经验,特别是此次新《条例》出台实施,进一步强调了行业协会的规范化运作和内部管理,这将可有效制止原来业内常见的“(秘书长)将协会当作个人公司来办”、“协会财务与个人财务混在一起”、“(秘书长等)将行业协会公器私用”等现象。
  “新《条例》中强调了对行业协会的培育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使政府可交与行业组织承担的职能将交与行业组织去办,这将使行业协会更多地参与进城市的社会建设中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程一木认为,政府的积极培育和放权,将使行业协会获得无穷活力和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此外,《条例》也明确了“行业组织市场化且与政府脱钩”的方向,会长、秘书长将不能再在政府部门担任职务,这将有利于行业协会规范发展和赢得公信力。
点击数:3277  录入时间:2014/6/30 【打印此页】 【关闭
↓ 下一页:娱乐场所管理条例
| | | | | | |

深圳市龙岗区文化娱乐行业协会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福路362号城市花园会所西四楼
电话:0755-89335558 传真:0755-28939835

在线服务


咨询热线
0755-89335558




微信公众号
深圳市龙岗区
文化娱乐行业协会
在线客服